【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/台北報導】腎結石是門診常見的病灶,很多民眾卻存有不少迷思:「多吃鈣片容易有腎結石?」「多吃維生素C會腎結石?」醫師表示,一般而言,水喝太少是造成腎結石最主要元凶,而不是吃了會形成草酸鈣的食物,或是攝取太多鈣造成。

奇美醫學中心一般泌尿科主任廖建華指出,腎臟就是俗稱的「腰子」,可能會發炎或者是產生石頭,在泌尿科最常見的就是尿路結石或腎結石。其中腎結石會引起腰痛症狀外,疼痛經常由腰痛到下腹,甚至到陰部。
腎結石元凶:水喝太少
除此之外,有時候結石卡在輸尿管進入膀胱處,則病人常會有解尿困難、頻尿等類似泌尿道感染的情形出現。尿液的檢查經常會發現異常的紅血球。但是血尿與腰痛一樣,不一定與腎結石有必然的關係。
一般而言,水喝太少是造成腎結石最主要元凶,而不是吃了會形成草酸鈣的食物,或是攝取太多鈣。事實上,在腸胃道產生的草酸鈣,通常是不會進入泌尿道系統。其中民眾在飲食上常見5大迷思,以訛傳訛,正確觀念亟需正視。

迷思一、吃青菜豆腐湯會導致腎結石?
● 正解:青菜富含草酸,而豆腐含有鈣質,的確會產生草酸鈣,但草酸鈣無法被人體吸收,而是隨其他未消化的食物殘渣於糞便中排出體外,並沒有造成結石的疑慮。
迷思二、多吃鈣片容易有腎結石?
● 正解:絕大多數腎結石為含鈣結石,但補充鈣片,不會增加尿鈣量,也不會造成腎結石。腎結石以草酸鈣結石居多,因此草酸攝取過多,才是造成腎結石元兇。腎結石患者應少吃高草酸食物,包括菠菜、番薯、李子、巧克力、花生等,並記得多喝水、少肉少鹽。
迷思三、多吃維生素C會腎結石嗎?
● 正解:維生素C雖然對人體有許多好處,但若長期每天補充過量維生素C,反而增加腎結石風險,且維生素C屬水溶性營養素,4小時就會被人體排出,與其一次高劑量補充,不如每4小時以低劑量100~500毫克分批攝取,可降低腎結石風險。

迷思四、喝啤酒容易促進結石排出?
● 正解:不少病人坦言愛喝啤酒,誤以為喝啤酒利尿可排結石。喝啤酒確實利尿,但也會有尿酸過高的問題,也可能導致草酸鈣沈澱,「只能救急不能救窮,事實上是功過相抵,排結石說法似是而非」,喝水才是排結石正確方法。一般來說1天喝水至少要1500c.c ,才會預防結石。
迷思五、高蛋白飲食不會引發結石?
● 正解:攝取過多蛋白質,在體內消化代謝後,會增加尿液的酸性,身體為平衡尿液酸鹼,便會釋出鹼性的鈣質,而鈣質與尿酸便會在泌尿道系統中形成結石。此外, 重口味、吃太鹹也是結石的高危險群。當體內鹽分增加會導致鈣質從尿液中流失,而容易在尿液中與草酸結合。
【延伸閱讀】
- 肥胖體質補補補?中醫:過勞肥、壓力肥進補大不同 ‧
以下內文出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8%85%8E%E7%B5%90%E7%9F%B3%E5%B8%B8%E8%A6%8B5%E5%A4%A7%E9%8C%AF%E8%AA%A4%